作為一名奔四摩托老司機,我初中那會就會騎摩託了,開始也是50小木蘭踏板起步,逐漸接觸到125排量以上的踏板和跨騎。後來西安市禁摩了一段時間,多數時間以自行車和電動車代步通勤,但心中的摩托之火從未熄滅,自從去年(2019年)西安市摩托開始解禁后,便尋思著入手一款摩托通勤代步兼周末出去玩,由於斷檔十幾年沒騎摩托,多少有點手生,考慮到平常要帶老婆,踏板比跨騎舒服省事。加上本人179cm和83Kg的體型,小踏板騎著肯定像騎狗,目標鎖定在300排量的踏板上。
在選車那會也確實犯了選擇困難,台系雙雄三陽巡弋300和光陽賽艇300也在我的考慮範圍,加上看了一段時間的評測,打算從這兩款車型里選一部。但國產品牌台榮這時候拋出了一枚重磅炸彈--台榮探路者300,高配19800元的售價,275cc的排量、全車LED光源、ABS加持等特性,參數不輸於上述兩陽,本著性價比(qiong)和支持國產的心態,2019年4月底在這款車眾籌上市之際(也是西安市最早第一批車主),做了一回小白鼠。
經過交車、辦保險、上牌、考駕照等一系列流程后,我也成為了一名合法騎士,從去年四月底到寫作本文時,這輛車已經陪我跑了13191.5Km,下來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款車的優缺點,也算是給大家一個選購的參考。

首先這部大羊從外形上來講,是屬於偏運動風格的,車身也有多款顏色可選,據說請了外國團隊參與設計,原創度也比較高,這裏我選的是藍色。長寬高為2227x786x1291mm,軸距1617mm,重量176Kg,油箱15L(具體未知,我加滿油通常10L多)。179cm的我坐在車上,單腳掌全掌著地無問題,雙腳前大半部分腳掌著地無壓力,部分170cm的車友也可以駕馭,因此對大部分標準身高的朋友來說還是可以Hold住的,如果不確定,可以去經銷商現場體驗一下。


車子買的時候是素車,後期經過了改裝,所以給大家看到的樣子就是改裝后的樣子。當然只是做了外觀部分的改變,動力部分沒有改動,改裝包括射燈、GPS、防盜器、風擋、護手、尾架、尾箱、靠腰、前後擋泥板,手機導航支架鏡座款、座套網。


台榮做摩託名氣雖然比不上知名摩托廠家,但起家摩托配套,春風等知名摩托品牌也採用他家的配件,其生產車架、燈具、儀錶和覆蓋件品質還是不錯的。儘管推出過部分小排量踏板車,也做過仿賽GP1及GP2。但這款探路者TR300T,從內到外都是自主研發(包括髮動機),因此也不是「山寨車」和「地平線」。購入台榮300探路者之前,我對國產摩托的小毛病也有耳聞,在買車時就做好了心理準備。
首先說說這款車的發動機。探路者300採用了自主研發的水冷單缸四衝程發動機,實際排量275ml,最大功率19kW(8000r/min),最大扭矩24Nm(7000r/min)。初段的低扭爆發表現出色,提速也很線性,這種加速感受可以一直持續到表速110km/h以上,最高極速接近120Km。

儀錶盤採用了機械和電子樣式,顯示的信息比較豐富,白天夜晚兩個模式可視性也比較好。實際駕駛中時速表和轉速表的紅區是達不到的,110Km/H的速度行駛,如果你體重超過75Kg,基本不會感到發飄。


車把特寫,超車燈能夠警示對方和前方車輛,鑰匙插口旁邊是雙閃開關和座桶/油箱開關,按壓需要稍微用力。

度過磨合期后,油耗有所降低。現在我加滿一箱油跑山大概能跑最少270-280Km(油箱最後一格),余量應該還可以再跑40Km,但我沒敢試。城市通勤油耗最少250Km-260Km,當然跑高速路勻速巡航油耗更低(聽其他車友所說,我沒上過高速不好評論)。壓縮比11.5:1因此一直喂的95號汽油。

二段式腳踏可以在騎行時調整至舒適的坐姿。

前後輪胎採用可騰森品牌,規格為前120/70-R15后140/60-R14。,制動系統採用了前260mm雙碟匹配對向四活塞卡鉗,后230mm單碟匹配對向雙活塞卡鉗。配合ABS,在日常行駛中剎車信心還是很足的,利用發動機制動和合理分配前後剎,70Km/H+的速度也能穩穩剎住。不過車輪掉坑震動過大或者急剎會出現卡盤現象,失去制動力,新手這方面要特別注意。
在雨天只要控制好速度,車輪基本不會甩尾,當然這也和你的駕駛經驗有關。


這套原裝輪胎跑山,只要技術過硬,基本可以壓滿,但追求極限的話會磨大撐出現危險,如果你要求高,可以拆了大撐跑。


說到避震,這車有個大家公認的槽點就是比較偏硬,過減速帶或者坑時一定要減速,不然車子回彈硬,屁股有點受不了。有車友採用了更換川南后減震或更改軟坐墊來解決,但過軟的后避震容易頂住車座下的馬桶突出,這點大家也需要注意一下。


其實台榮作為一家擁有完整摩托車燈具設計製造產業鏈的企業,在燈具的造詣上還是有一定的功底的。從正面來看,探路者採用了LED大燈和透鏡組合,辨識度較高,雙大燈晚上日常行駛壓力不大,但在沒有路燈的環境下跑山,亮度還是有點不夠的,因此我裝了一組射燈。晚上跑山時鋪路效果還算不錯。


車后採用LED光源,剎車燈和轉向燈夜晚也比較顯眼。

車牌也很有陝西特色--兵馬俑。

由於探路者沒有車把下面沒有挂鉤和置物盒,買菜多少有點不方便,因此我去某寶買了兩個挂鉤,沒事買菜或者早點掛在車上還是很方便的,這點希望廠家後續能夠增加置物盒或者挂鉤。


護手特寫,主要就是防止異物碰撞手部或萬一摔車保護手部。雖然能擋一部分風,但冬天的冷是全方位的,還不如一個電熱手把來的有效。

風擋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裝一個的,天冷的時候也能擋部分風。而台榮原裝風擋太低,於是我在某寶入了一個75CM的風擋,安裝好后發現太高了,夜晚容易有炫光看不清路,尤其是跑山,還有就是下雨時容易影響視線。後來叫了一位叔叔幫我改低了10cm,現在視線好多了。對想入手的朋友來說,建議最高65cm的風擋就夠了。

馬桶我覺得是一個亮點,可以放下一個全盔和半盔,追求視覺效果的可以不加尾箱。

后擋泥瓦可以減少泥沙迸濺,當然這不是原裝配套的,需要點工具改裝安裝。

由於這款車車座偏硬,加個小靠腰,長時間騎行可以給腰部支撐減少疲勞,配合氣囊坐墊效果更佳。

對奔四的人來說,這車就是個代步工具,因此我不追求酷炫的裝備,以實用為主。頭盔用的是馬魯申的M-530半盔,手套來自某寶的半指牛皮手套(其他手套也不知道丟了幾個了。。。)


機油方面,我用的是愛德王子全合成機油,3500公里一換,屯了好幾瓶,夠用一陣子了。空濾、齒輪油、剎車油只需定期觀察保養就行。

下來說說這車騎行時的感受。
當然網上有種公認的說法就是這車有抖動(新車是沒有),都是騎了一段時間后出現。有人為了追求舒適,甚至換了一套傳動。而在我們本地的台榮群里,有車主自己更換了春風捷馬的甩塊,騎行后一段時間發現效果不錯,於是我也買了一個換上,震動確實改善不少。3000轉以下起步有抖動,但幅度不大,超過3000轉速度上去后,基本很平順,加速超車一氣呵成。

騎行的時候,這車穩定性還是可以的,不然我也不會騎它1.3萬公里,不爽的話早就換車了。加上幾十年的騎行經驗,我自認車技還是比較不錯的,騎行時注意力集中,提前做好預判,因此騎了這麼久沒摔過車也沒出過事故。不管是日常代步買菜還是跑山,動力基本是夠用了,但如果你帶人跑山上度數比較高的坡,動力會有點不足,因此這也是我打算再入手一台中排量(650CC)跨騎車的原因。
最後總結一下,作為一款國產車,台榮300探路者在外形做工上還是比較不錯的,也有自己的特色。動力方面也足夠單人日常通勤、跑山,帶人載物也比較方便,外形也適合穩重的用戶,而且座桶儲物空間也比較大,價格還不到20000元,2輛能頂1輛巡弋300,因此對追求性價比的用戶來說,這車還是很有吸引力的。一分錢一分貨,入手的前提是降低一定的要求,不要拿著2萬的摩托跟3-4萬的比,當然你有錢,本田佛沙,雅馬哈XMAX、三陽光陽等大羊也是你的選擇。
當然我上文說的小毛病也有,國產車還需要大家包容,而我們本地的售後服務也到位,有問題過去搗鼓基本不收費。騎了1.3萬公里,沒一次把我撂在路上,雖然不時有過換車的想法,但我也不是那種愛折騰的年紀了,穩定比什麼都重要,後期再入個中排量跨騎,也算無欲無求了。
台榮300的繼任者400也在打磨中,上市也是時間問題。最後也希望廠家能夠完善這輛車子,雖然國產摩托趕日超歐任重道遠,但只要用心做,就會越來越好!
作為一名奔四摩托老司機,我初中那會就會騎摩託了,開始也是50小木蘭踏板起步,逐漸接觸到125排量以上的踏板和跨騎。後來西安市禁摩了一段時間,多數時間以自行車和電動車代步通勤,但心中的摩托之火從未熄滅,自從去年(2019年)西安市摩托開始解禁后,便尋思著入手一款摩托通勤代步兼周末出去玩,由於斷檔十幾年沒騎摩托,多少有點手生,考慮到平常要帶老婆,踏板比跨騎舒服省事。加上本人179cm和83Kg的體型,小踏板騎著肯定像騎狗,目標鎖定在300排量的踏板上。
在選車那會也確實犯了選擇困難,台系雙雄三陽巡弋300和光陽賽艇300也在我的考慮範圍,加上看了一段時間的評測,打算從這兩款車型里選一部。但國產品牌台榮這時候拋出了一枚重磅炸彈--台榮探路者300,高配19800元的售價,275cc的排量、全車LED光源、ABS加持等特性,參數不輸於上述兩陽,本著性價比(qiong)和支持國產的心態,2019年4月底在這款車眾籌上市之際(也是西安市最早第一批車主),做了一回小白鼠。
經過交車、辦保險、上牌、考駕照等一系列流程后,我也成為了一名合法騎士,從去年四月底到寫作本文時,這輛車已經陪我跑了13191.5Km,下來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款車的優缺點,也算是給大家一個選購的參考。

首先這部大羊從外形上來講,是屬於偏運動風格的,車身也有多款顏色可選,據說請了外國團隊參與設計,原創度也比較高,這裏我選的是藍色。長寬高為2227x786x1291mm,軸距1617mm,重量176Kg,油箱15L(具體未知,我加滿油通常10L多)。179cm的我坐在車上,單腳掌全掌著地無問題,雙腳前大半部分腳掌著地無壓力,部分170cm的車友也可以駕馭,因此對大部分標準身高的朋友來說還是可以Hold住的,如果不確定,可以去經銷商現場體驗一下。


車子買的時候是素車,後期經過了改裝,所以給大家看到的樣子就是改裝后的樣子。當然只是做了外觀部分的改變,動力部分沒有改動,改裝包括射燈、GPS、防盜器、風擋、護手、尾架、尾箱、靠腰、前後擋泥板,手機導航支架鏡座款、座套網。


台榮做摩託名氣雖然比不上知名摩托廠家,但起家摩托配套,春風等知名摩托品牌也採用他家的配件,其生產車架、燈具、儀錶和覆蓋件品質還是不錯的。儘管推出過部分小排量踏板車,也做過仿賽GP1及GP2。但這款探路者TR300T,從內到外都是自主研發(包括髮動機),因此也不是「山寨車」和「地平線」。購入台榮300探路者之前,我對國產摩托的小毛病也有耳聞,在買車時就做好了心理準備。
首先說說這款車的發動機。探路者300採用了自主研發的水冷單缸四衝程發動機,實際排量275ml,最大功率19kW(8000r/min),最大扭矩24Nm(7000r/min)。初段的低扭爆發表現出色,提速也很線性,這種加速感受可以一直持續到表速110km/h以上,最高極速接近120Km。

儀錶盤採用了機械和電子樣式,顯示的信息比較豐富,白天夜晚兩個模式可視性也比較好。實際駕駛中時速表和轉速表的紅區是達不到的,110Km/H的速度行駛,如果你體重超過75Kg,基本不會感到發飄。


車把特寫,超車燈能夠警示對方和前方車輛,鑰匙插口旁邊是雙閃開關和座桶/油箱開關,按壓需要稍微用力。

度過磨合期后,油耗有所降低。現在我加滿一箱油跑山大概能跑最少270-280Km(油箱最後一格),余量應該還可以再跑40Km,但我沒敢試。城市通勤油耗最少250Km-260Km,當然跑高速路勻速巡航油耗更低(聽其他車友所說,我沒上過高速不好評論)。壓縮比11.5:1因此一直喂的95號汽油。

二段式腳踏可以在騎行時調整至舒適的坐姿。

前後輪胎採用可騰森品牌,規格為前120/70-R15后140/60-R14。,制動系統採用了前260mm雙碟匹配對向四活塞卡鉗,后230mm單碟匹配對向雙活塞卡鉗。配合ABS,在日常行駛中剎車信心還是很足的,利用發動機制動和合理分配前後剎,70Km/H+的速度也能穩穩剎住。不過車輪掉坑震動過大或者急剎會出現卡盤現象,失去制動力,新手這方面要特別注意。
在雨天只要控制好速度,車輪基本不會甩尾,當然這也和你的駕駛經驗有關。


這套原裝輪胎跑山,只要技術過硬,基本可以壓滿,但追求極限的話會磨大撐出現危險,如果你要求高,可以拆了大撐跑。


說到避震,這車有個大家公認的槽點就是比較偏硬,過減速帶或者坑時一定要減速,不然車子回彈硬,屁股有點受不了。有車友採用了更換川南后減震或更改軟坐墊來解決,但過軟的后避震容易頂住車座下的馬桶突出,這點大家也需要注意一下。


其實台榮作為一家擁有完整摩托車燈具設計製造產業鏈的企業,在燈具的造詣上還是有一定的功底的。從正面來看,探路者採用了LED大燈和透鏡組合,辨識度較高,雙大燈晚上日常行駛壓力不大,但在沒有路燈的環境下跑山,亮度還是有點不夠的,因此我裝了一組射燈。晚上跑山時鋪路效果還算不錯。


車后採用LED光源,剎車燈和轉向燈夜晚也比較顯眼。

車牌也很有陝西特色--兵馬俑。

由於探路者沒有車把下面沒有挂鉤和置物盒,買菜多少有點不方便,因此我去某寶買了兩個挂鉤,沒事買菜或者早點掛在車上還是很方便的,這點希望廠家後續能夠增加置物盒或者挂鉤。


護手特寫,主要就是防止異物碰撞手部或萬一摔車保護手部。雖然能擋一部分風,但冬天的冷是全方位的,還不如一個電熱手把來的有效。

風擋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裝一個的,天冷的時候也能擋部分風。而台榮原裝風擋太低,於是我在某寶入了一個75CM的風擋,安裝好后發現太高了,夜晚容易有炫光看不清路,尤其是跑山,還有就是下雨時容易影響視線。後來叫了一位叔叔幫我改低了10cm,現在視線好多了。對想入手的朋友來說,建議最高65cm的風擋就夠了。

馬桶我覺得是一個亮點,可以放下一個全盔和半盔,追求視覺效果的可以不加尾箱。

后擋泥瓦可以減少泥沙迸濺,當然這不是原裝配套的,需要點工具改裝安裝。

由於這款車車座偏硬,加個小靠腰,長時間騎行可以給腰部支撐減少疲勞,配合氣囊坐墊效果更佳。

對奔四的人來說,這車就是個代步工具,因此我不追求酷炫的裝備,以實用為主。頭盔用的是馬魯申的M-530半盔,手套來自某寶的半指牛皮手套(其他手套也不知道丟了幾個了。。。)


機油方面,我用的是愛德王子全合成機油,3500公里一換,屯了好幾瓶,夠用一陣子了。空濾、齒輪油、剎車油只需定期觀察保養就行。

下來說說這車騎行時的感受。
當然網上有種公認的說法就是這車有抖動(新車是沒有),都是騎了一段時間后出現。有人為了追求舒適,甚至換了一套傳動。而在我們本地的台榮群里,有車主自己更換了春風捷馬的甩塊,騎行后一段時間發現效果不錯,於是我也買了一個換上,震動確實改善不少。3000轉以下起步有抖動,但幅度不大,超過3000轉速度上去后,基本很平順,加速超車一氣呵成。

騎行的時候,這車穩定性還是可以的,不然我也不會騎它1.3萬公里,不爽的話早就換車了。加上幾十年的騎行經驗,我自認車技還是比較不錯的,騎行時注意力集中,提前做好預判,因此騎了這麼久沒摔過車也沒出過事故。不管是日常代步買菜還是跑山,動力基本是夠用了,但如果你帶人跑山上度數比較高的坡,動力會有點不足,因此這也是我打算再入手一台中排量(650CC)跨騎車的原因。
最後總結一下,作為一款國產車,台榮300探路者在外形做工上還是比較不錯的,也有自己的特色。動力方面也足夠單人日常通勤、跑山,帶人載物也比較方便,外形也適合穩重的用戶,而且座桶儲物空間也比較大,價格還不到20000元,2輛能頂1輛巡弋300,因此對追求性價比的用戶來說,這車還是很有吸引力的。一分錢一分貨,入手的前提是降低一定的要求,不要拿著2萬的摩托跟3-4萬的比,當然你有錢,本田佛沙,雅馬哈XMAX、三陽光陽等大羊也是你的選擇。
當然我上文說的小毛病也有,國產車還需要大家包容,而我們本地的售後服務也到位,有問題過去搗鼓基本不收費。騎了1.3萬公里,沒一次把我撂在路上,雖然不時有過換車的想法,但我也不是那種愛折騰的年紀了,穩定比什麼都重要,後期再入個中排量跨騎,也算無欲無求了。
台榮300的繼任者400也在打磨中,上市也是時間問題。最後也希望廠家能夠完善這輛車子,雖然國產摩托趕日超歐任重道遠,但只要用心做,就會越來越好!
August 29, 2020 at 12:02AM
https://ift.tt/2QDpW5s
13191公里的台榮探路者300,為啥我沒賣了它-科技新聞 - 臺灣新浪網
https://ift.tt/2BlJjLF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